当前位置:正文

详情页设计 战后荷兰海军的英制驱逐舰

发布日期:2024-07-29 12:08    点击次数:200

详情页设计 战后荷兰海军的英制驱逐舰

英国Q级驱逐舰

为了充实海军实力,1945年荷兰海军开始购买一系列英国战时应急驱逐舰。首先被确认移交的是Q级驱逐舰奎利亚姆号(HMS Quilliam),1945年11月21日她被正式移交给荷兰海军,舰名继承上一代的班克特号(HNLMS Banckert)。

1945年11月被移交給荷兰海军时,班克特号装备和花冠号同型号的4.7英寸炮4门,一座四联装2磅炮和6门20mm炮,两座四联装21英寸鱼雷发射管,四座深水炸弹抛射机,三座滑轨和70-130枚深水炸弹。在次年前往东印度群岛之前,她先在荷兰本土临时修改了艏部的形状。

1946-1948年期间,班克特号都在荷属东印度镇压印度尼西亚独立势力,行动包括火力支援、巡逻和海上封锁。1948年后她转而在泗水驻扎(有趣的是,这时另一艘班克特号此时正闲置在泗水的码头旁边),直到1950年12月转而前往荷属新几内亚。

1946年护航从巴达维亚前往巴东的运输船时的班克特号,注意此时舷号是J1,而且照片拍的非常像是水贴纸的效果

东印度群岛某处的班克特号,注意此时舷号变更为JT1

回到荷兰本土的班克特号

1951年8月,班克特号离开新几内亚回到荷兰本土,自此她再也没有经历过海外部署而仅仅在本土水域活动。因为改装价值不大,这艘Q级驱逐舰在1956年10月即宣告退役,次年2月1日被拖到安特卫普拆毁。

英国S级驱逐舰

和班克特号几乎同时移交的还包括三艘S级驱逐舰,她们是Q级的进一步改进版,拥有更强的防空火力和更大的船体。第一艘S级驱逐舰蝎子号(HMS Scorpion)于1945年10月1日移交、接下来是塞拉皮斯号(HMS Serapis)在五天后移交,最后一艘驱逐舰天灾号(HMS Scourge)则是在次年2月1日。

1944年诺曼底登陆时的蝎子号驱逐舰

三艘驱逐舰分别继承了荷兰海军在战争中损失的科顿艾尔(HNLMS Kortenaer),皮特·海因(HNLMS Piet Hein)和埃弗森(HNLMS Evertsen)号的舰名。在1946年的荷兰海军中无疑是最重要的驱逐舰。所以服役之后这三艘驱逐舰全部投入了荷兰人试图重建荷属东印度的努力之中,除了返回本土进行小改装之外均在东印度群岛长期部署,主要进行巡逻和火力支援任务。

1948年停泊在登海尔德的埃弗森号

埃弗森号的博福斯 MK IV “海斯梅尔”高炮

从MLD的飞机上拍摄的皮特·海因号驱逐舰,东印度群岛,1947年

这一时期,三艘驱逐舰都延续了自己在英国海军时期的配置:四门4.7英寸DP和四座双联装20mm炮,以及和班克特号类似的鱼雷和深水炸弹配置。最大的区别是科顿艾尔号装备了一座四联装2磅炮,剩下两艘驱逐舰装备的则是博福斯 MK IV “海斯梅尔”高炮。在随后的40年代末,所有驱逐舰的双联装20mm炮都被单装40mm炮取代。

1948年的科顿艾尔号,东印度群岛,可见明显的舷号JT6

随着印度尼西亚最终独立,荷兰海军转而部署到荷属新几内亚;恰逢此时朝鲜战争爆发,荷兰海军遂派出埃弗森号前往日本接受美国第七舰队指挥,她也随即参加了对釜山的支援和此后的封锁行动。1951年,长期派驻远东的埃弗森号被召回,次年皮特·海因号接替N级驱逐舰范·格伦号继续在朝鲜海域服役,期间曾经对朝鲜铁路设施进行炮击并击毁过列车。

朝鲜战争期间的埃弗森号,1951年横须贺

1950年代中期的科顿艾尔号

1956年,三艘驱逐舰都接受了进一步改装:中部的防空炮被拆除,同时两门40mm炮被重新安装到原先的防空炮附近;在鱼雷发射管的上方搭建了一个位置和海军上将级类似的直升机平台,足够停放一架韦斯特兰旋风直升机。与此同时,她们重新服役时全部被改分类为护卫舰。

改装之后的荷兰海军S级驱逐舰,可见后部的直升机平台

改装之后的S级驱逐舰(上为皮特·海因下为埃弗森),可见类似于战前荷兰驱逐舰的直升机甲板

不久之后,新几内亚局势朝着危机爆发的方向恶化。1957年印度尼西亚强行没收了KPM(皇家邮轮航运公司)的45艘船舶。其后的1959年末,印度尼西亚发起了旨在武装渗透和夺取荷属新几内亚的特里科拉行动(Operation Trikora),对此荷兰海军部署了以卡雷尔·多尔曼号航母为首的舰队试图阻止印尼的行动。

1962年1月15日,三艘印尼海军的德制鱼雷艇从阿鲁(Aru)群岛启航,搭载150名渗透部队试图在新几内亚岛南岸登陆。在荷兰情报部门截获情报后,科顿艾尔号、埃弗森号和乌德勒支号驱逐舰在MLD的P-2巡逻机的引导下于午夜拦截了三艘鱼雷艇。在印尼鱼雷艇试图射击P-2巡逻机时,埃弗森号迅速加入交火并很快击沉了印尼海军的指挥艇,建模渲染同时击伤剩下两艘鱼雷艇(其中一艘在撤退时触礁);随后埃弗森号对幸存者展开救援,但包括鱼雷艇编队指挥官在内的39人阵亡。有趣的是,这几艘印尼鱼雷艇正是二战期间和英国驱逐舰交手无数次的德国S艇的发明者——吕尔森公司的产品。德国鱼雷艇和英国驱逐舰在新几内亚的海上最后一次对决,未免不是一个历史的巧合。

但是荷兰海军的努力毫无意义:印尼空军的运输机成功的在新几内亚空投了上千空降部队,并持续地通过海上试图渗透。随后印尼计划在8月发动代号查韦查亚行动(Operation Jayawijaya)的海空入侵,在多方压力下,荷军被迫从新几内亚撤退并移交岛屿的西半部,随后导致了当地土著和印度尼西亚持续至今的冲突。

荷属新几内亚晨星旗,1961-1962

改为护卫舰之后的皮特·海因号,地点应该是荷属新几内亚

阿拉弗拉海战中的埃弗森号击毁印尼鱼雷艇

新几内亚被荷兰实质性放弃的同时,三艘驱逐舰的服役生涯也走到了尽头。1962年11月,科顿艾尔号从荷兰海军里退役;埃弗森号则在一个月后的12月13日退役,随后在1963年6月23日和7月12日分别被拖到根特(Gent)和亨德里克-伊多-安巴赫特(Hendrik-Ido-Ambacht)拆解。皮特·海因号则早在1961年10月16日即退役,次年5月在根特解体。

英国G级驱逐舰

除此之外,荷兰海军还购买了一艘英国驱逐舰。但是这艘G级驱逐舰并非是作为现役舰船移交的,她被购买的目的其实是作为训练舰为荷兰海军提供舰员。

1947年时伴随着荷兰海军的大量舰艇开始计划和移交,正好退役并闲置在英国的G级驱逐舰花冠号(HMS Garland)被荷兰人相中。由于她此前在世界大战中进行了众多部署,这时驱逐舰的状态相当的不好,处于C级预备舰状态并拆卸了部分电子设备和武器,所以荷兰人得以用9000英镑的价格拿下。

1945年的花冠号

1947年11月交货之后,这艘“新”驱逐舰被改名为马尼克斯(HNLMS Marnix),舷号由H37变为JT7,并于1948-1950年在阿姆斯特丹进行改造以承担训练舰的任务:剩余的主炮和鱼雷被拆除,B炮位的刺猬弹发射器和6门20mm炮被装回,船体被重新整修。与此同时桅杆的结构被加强,指挥仪被重新安装在舰桥上;但是比较奇怪的是,荷兰海军选择了两门德国105mm舰炮安装在A,X炮位上,不过考虑到同期一些荷兰舰艇也采取了类似的做法,这可能只是省吃俭用一下。

1948年抵达阿姆斯特丹的花冠号

1950年1月马尼克斯号恢复现役,此时她的舷号已经变为D807,但并不履行驱逐舰的职责,而是和荷兰海军的驱逐舰一起执行反潜训练任务。在接下来的十多年中,虽然在1952年被重新归类于护卫舰,马尼克斯号一直留在荷兰本土执行训练任务直到1964年1月31日退役并以30万荷兰盾的价格出售给安特卫普的拆船商拆毁。有趣的是,按照退役的时间计算,马尼克斯号已经是荷兰海军最后一艘英制驱逐舰了。

马尼克斯号侧视图

改为护卫舰之后的马尼克斯号

马尼克斯号舰桥近景

其他获取英国驱逐舰的努力

战时应急驱逐舰并不是荷兰海军唯一的求购对象。1946年初,桑尼克罗夫特船厂在海军部的建议下试图推销向荷兰海军推销四艘相对完工程度较低,但尚未被取消的兵器级驱逐舰(臼炮(HMS Carronade),短剑(Cutlass),蛇炮(HMS Culverin)和步枪(HMS Rifle)),并且承诺在1948年之前完成全部驱逐舰。

虽然具体原因未知,但是荷兰海军以他们只会和海军部谈判购买事宜为借口直接拒绝了桑尼克罗夫特船厂,转而向皇家海军求购四艘战斗级驱逐舰,但是没有成功。

在失败之后荷兰海军又将目光转回到兵器级驱逐舰,但是此时未完工的驱逐舰已经被拆毁,整个计划就此终结。

评价

就性能而言,这些驱逐舰绝对不能被认为是什么精锐的型号。但无论如何,她们还是相当耐用的舰船,尤其是考虑到在1942-1954年这个长达十三年的窗口期内,荷兰海军没有任何新造驱逐舰服役的现实,她们对荷兰人的价值就更大了。事实上正是英国驱逐舰撑起了荷兰海军在1940-1950年代之交的阵容,不仅在战后东印度群岛的冲突中拥有重要的地位,也为此后荷兰海军的进一步重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